2014年,商合杭鐵路蕪湖長江公鐵大橋工程(即長江三橋)可行性研究階段,橋梁設計單位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大橋院”)通過交通量預測、大橋建設條件分析,對車道規(guī)模、非機動車的設置、交通組織疏解方案均進行了研究并進行了匯報,有關部門同意長江三橋按照不考慮非機動車道進行設計。長江三橋按照設計方案未設置非機動車道,正式通車后通行規(guī)則明確禁止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
長江三橋通車運營期間考慮沿線居民非機動車從三橋通行的需求,我公司已組織橋梁設計單位中鐵大橋院開展非機動車從三橋通行的研究論證工作。由中鐵大橋院編制了《蕪湖長江三橋及接線設置非機動車道可行性論證報告》,并邀請了市交警支隊、市交通局、市應急局、市人民城建辦、市城管局等有關部門代表及行業(yè)專家對論證報告進行了審查。論證報告對長江三橋非機動車可能通行的方案路線(方案一,通過A、B及E、G匝道上下;方案二,通過A、B及C、D匝道上下;方案三,通過M、N匝道上下;方案四,通過主線橋上下)均進行了分析?,F將論證分析結論公示如下:
(一)項目工可階段對本項目采用的車道數,互通立交方案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結論表明,商合杭蕪湖公鐵大橋(長江三橋)采用雙向8車道城市主干路車道數是合理的,滿足設計年限內的服務水平不超過四級上段水平要求,增設非機動車道會將江北及跨江大橋車道數由8車道降為6車道,江南接線車道數由6車道降為4車道,車道數減少后,不能滿足遠期交通需求。
(二)項目初步設計階段根據長江路互通立交及銀湖路的預測交通量轉換需求,對蕪湖側交通疏解研究了多個方案,長江路立交選擇了“雙苜蓿葉+雙迂回定向”形式,銀湖路作為越江交通的次要疏解通道,采用上下匝道與立交匝道組合設置,設計方案是合理的,增設非機動車道將導致蕪湖側ABCD集散匝道或轉向匝道車道數由兩車道降低為單車道,交通疏解難以滿足交通需求,容易造成進城方向交通擁堵。
(三)橋梁多處坡度、坡長不能滿足非機動車道通行的要求,長距離、大縱坡的非機動車道將使非機動車的通行安全無法保障,雨雪天氣下更容易導致安全事故頻發(fā)。
(四)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存在較多的沖突點,各沖突點處機動車通行效率將大幅度降低,而且非機動車和機動車的通行安全均無保障,易頻發(fā)較大安全事故。
(五)非機動車道設置占用了部分匝道的加減速車道,使主線進入匝道和匝道并入主線的車輛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車與車的安全無法保障,易頻發(fā)交通事故。
(六)增設獨立的非機動車上下坡道橋,由于本項目為公鐵兩用橋且公路位于上層的特點,公路橋面較高,超高的坡道橋且為長距離上下坡,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根據規(guī)劃及現狀用地情況,坡道橋布設在防洪墻背水側和長江路高架之間,結構會占用綠化用地、規(guī)劃緯三路、緯四路、經八路及現狀橋梁北側的上海鐵路局橋梁養(yǎng)護維修工區(qū)(需拆除選址重建),實施難度較大;坡道橋區(qū)段AB匝道已經與主線分離,位于主線南北兩側,坡道橋只能通過接入AB匝道,通過AB匝道進入主線后過江,這將引起 AB匝道由雙車道變?yōu)閱诬嚨溃紤]到長江路高架及銀湖路的交通均通過AB匝道進行集散疏解,對蕪湖岸的交通疏解影響較大,將加大此區(qū)段擁堵情況;工程費用較高。工程實施難度較大。
因此,本橋不具備增設非機動車道條件,不建議增設非機動車道。
如需了解論證報告詳細內容或若有其他關于設置非機動車道的合理方案建議可聯系蕪湖長江大橋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陶工 0553-2281027。
蕪湖長江大橋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2025年9月5日